中欧知识
-
许小年教授:《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序言2020-03-06互联网是20 世纪的一项伟大创新,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从零售、金融、通信、医疗,到教育、媒体、娱乐,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无不受到互联网的强烈冲击,行业结构和企业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更多
-
危中见机,在战“疫”中打开产业链产、融、政结合新格局2020-03-02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中,中小企业显而易见首当其冲,但产业链核心企业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疫情的负面影响通过产业链迅速传导,将经济冲击逐渐放大,最终影响不可忽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黄生认为,此时正是产业链核心企业与政府政策层面紧密合作,与链上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控制经济冲击通过产业链蔓延,打开产业链企业间互利共生格局的关键期。同时,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如能通过产业链核心企业有效传导… 更多
-
知识战“疫”!10位中欧教授支招疫情下的生存与精进之道2020-02-25疫情的爆发,对国家、企业乃至个人都是一场“压力测试”。非同寻常的压力之下蓄积的张力与韧性,也是推动我们如何走向未来的动力。纵然艰难,人们依然要从逆境中找寻启示,这需要故事,也需要洞见。今天,我们呈现了许斌、苏锡嘉、韩践和忻榕等中欧教授对于疫情之下商业世界的思考和洞察,从宏观到局部,探讨当下企业的生存、破局、化危为机之道。同时,我们也将近期中欧教授所发表的相关重要文章汇集于一篇,希望在危机时刻为你增… 更多
-
疫情压力下,企业能做的两件事2020-02-21一场黑天鹅式的疫情,让需求和生产都骤减。放空时期,却值得管理者去检视和改善平日里隐藏在企业深处的隐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苏锡嘉告诉我们,疫情中不妨去做两件事。 更多
-
如何帮助小微企业渡过现金流难关,疏通中国经济“毛细血管”?2020-02-19在中国的市场主体中,九成以上是小微企业。目前全国小店数量逾1.1亿,至少提供了3亿个就业岗位,是稳就业的主力军。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的“毛细血管”,它们的健康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众多小微企业也迎来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如何为小微企业纾困,帮助它们解决资金难题和发展困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认为,金融科技是破解难题的钥匙,而嫁接上数字经济的翅膀,这些企业… 更多
-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地产业冲击的10条建议2020-02-17自1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房地产业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本次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有多大?房地产业如何积极应对疫情才能在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兼职教授盛松成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给出了10条中肯的建议。 更多
-
许小年谈疫情冲击:对中小企业的处境不能掉以轻心2020-02-03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看待疫情对宏观经济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应对?今日,《新京报》就这些热点问题独家专访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他表示,自己不赞成“疫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的说法,疫情最多影响中国经济两三个季度,此次疫情作为短期的外部冲击不会改变整个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当然,疫情会使得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比以前更加紧迫,对企业转型的要求也更加紧迫了。… 更多
-
抗"疫"之时也要重视经济薄弱环节,帮助中小企业2020-02-02新年伊始,随着新冠肺炎病例不断飙升,防控疫情成为头等大事。疫情导致春节假期相应延长,也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企业经营和就业前景带来了较大挑战。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只是短期现象,还是将持续更久、影响更大?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看来,这不仅取决于我国经济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也取决于企业能否顺利渡过目前的困境,并保持就业稳定。对于可行的应对政策,他也提… 更多
-
被WHO“贴标签”意味着什么?疫情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这是3位教授的看法2020-02-01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对于这一“标签”的意义,大家众说纷纭。同时,随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被WHO贴上“标签”,一些人对其未来的走势和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也产生了疑虑。对此,许定波、许小年、张逸民等3位中欧教授深入浅出,就这些重要问题分享了个人洞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