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
-
“佳木”何以待良禽?给民企吸引高潜力人才的几点建议2020-04-28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关注人才和组织能力对于企业业务长期、稳健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需要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参与和贡献。经过系统培训、拥有全球化视野的MBA毕业生被称作高潜力的管理后备军。以往,MBA毕业生更加青睐金融、咨询等行业的外企,因为其职业发展路径相对成熟。近年来,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愿意加入民企的MBA人才也越来越多。 更多
-
为什么面对经济衰退,各国央行不约而同地采取宽松货币政策?| FM1182020-04-25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各国都面临商业暂停、消费紧缩、生产停摆、贸易受阻、供应链中断等问题,经济衰退似乎已成为大概率事件。在此情景下,各国央行也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以对抗疫情所造成的冲击。美联储继实行“零利率”后,于3月23日宣布将实施不限量、开放式量化宽松政策。4月7日,欧洲央行宣布采取暂时性抵押品宽松措施,以放宽银行流动性渠道。本周,中国央行也正式开启了五… 更多
-
抽象的思考没选对方向,具象的努力就会失去意义2020-04-21一季度GDP同比降6.8%,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全球几乎所有市场的马太效应已经加剧,迭代速度也又往上走了一层。 更多
-
不要等到危机来临,才想起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2020-04-1411年前,当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许定波教授在北京写下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这样的:“残冰曾载千人舞,古舫犹存百岁伤。”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大时代的起伏跌宕承载并掩盖了太多个体的喜悦忧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许定波教授以会计学者的精确和诗人的热情,书写了洋洋数万字的抗疫日记,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洞见和启发。今天,我们与你分享许教授近日在中欧EMBA“云思享”系列直播活动中的精彩论述。他告诉我们… 更多
-
封城期间,我们对97位武汉居民进行跟踪实验,有了这个发现……2020-04-13经过两个多月的封城之后,武汉终于在4月8日解除了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疫情侵袭的日子里,留守武汉的居民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煎熬,为中国早日战胜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除了医疗帮助以外,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更多
-
经济减速,股市震荡,你如何才能让手中的钱不“缩水”? | FM1182020-04-09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情况均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市场也骇浪滔天,欧美股市频频出现巨幅下跌。对于动荡时代下的微小个体而言,面对危机,如何管理好手中的财富,让个人资产不因外部剧烈冲击而缩水,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中欧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于2019年底出版《财富管理——从改变认知开始》一书,向大家介绍了财富管理的丰富理论和实战技巧。让我们在芮萌教授的… 更多
-
不存在美联储“冻结”美国国债的问题2020-04-08美联储于当地时间3月31日宣布建立了一项新的临时性政策工具,为外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当局提供回购便利(FIMA Repo Facility),目前该工具的存在时间为六个月。也就是说,在未来六个月内,各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当局可以用美国国债作为抵押品,向美联储借取美元。近日在互联网媒体流行的《从明天开始美国要锁定我国美债不让流通》一文,是对美联储FIMA回购便利工具的严重误读,引起不少人对中国持有美债的担忧… 更多
-
虽然很难,但这可能是战胜疫情的唯一办法2020-04-08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即使有个别国家认为自己没有公平地享受到全球化的红利,那也不应归咎于全球化,而应归咎于该国的收入分配和税收政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化进程带来了重大挑战,截至4月7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33万例,累计死亡逾7.4万例。但这无法逆转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事实上,此刻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只有推动全球在医疗、科技、财政等领域的合作,才… 更多
-
被疫情重创的服务业,仍蕴藏着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2020-04-07疫情之下,经济活动被按下“暂停键”,线下服务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由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宏观经济整体增速因此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估算,今年一季度的GDP负增长或低于-2%。疫情将对服务业产生哪些影响?服务业未来如何逆势发展?在近日举行的中欧“合Talk”线上分享活动中,盛松成教授就这些问题予以了解读。本文为大家精编呈现其演讲内容,点击文末彩… 更多
-
公司制的黄昏真的到来了吗?| FM1182020-04-02如果说疫情教会了我们一件事,那也许就像王菲的那句歌词,“没有什么会天长地久。”曾经坚不可摧的,可能会支离破碎;曾经无足轻重的,也可能是不可或缺。如果现实正是如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公司制也会迎来黄昏。中欧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龚焱认为,公司制及其以契约和激励作为底层的逻辑,与今天的时代背景和技术背景已有所偏离,或许时代在呼唤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拥有明天思维以及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