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
-
读懂一夜爆红的Costco,看这一篇就够了2019-09-06上周,来自美国的会员制仓储超市Costco中国大陆首店落户上海,开业当天便制造出“开门1小时,东西全抢光,停车3小时,结账2小时”的疯狂景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方二多年来一直跟踪研究Costco案例,不仅曾与Costco美国团队深度交流,也与Costco中国团队长期接触。他认为,当前很多报道对Costco的解读存在一定误区,Costco的本质是“零售即服务”和“为消费者服务”。围绕Co… 更多
-
中国家庭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小欢喜”?2019-09-02国民口碑剧《小欢喜》已经迎来大结局,其中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刻画淋漓尽致,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剧中的“中国式父母”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抑制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缺乏陪伴……是什么引发了这些问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斌认为,缺乏现代思维是很多中国父母的通病,也是大部分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只有树立起现代思维,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幸福快乐的人。 更多
-
迎来“黄金3年”,金融科技会取代传统金融机构吗?2019-08-26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一时成为行业的关注热点。人民银行为何提出这一规划?其对金融科技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金融科技未来前景如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为你深度解读。 更多
-
“人员-岗位”适配度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何影响?2019-08-26组织学领域的学者早就认识到,人员-环境(PE)适配度(即,员工特征与工作环境特征之间的兼容程度)反映的是员工与工作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调整过程。但现有的研究大多把人员-环境适配度当作一种“静态”现象去探讨,即,只评估某一时间点的人员-环境适配度,并将其与员工的绩效结果挂钩。 更多
-
LPR形成机制改革,谁将从中受益?2019-08-20今天,央行首次发布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为什么要对LPR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这将产生何种影响?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认为,这一改革增加了货币政策利率直接影响贷款利率的渠道,资质较优的小微企业可能更受利于改革。但要想实现“两轨并一轨”,畅通“利率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更多
-
努力自我验证与员工工作成果:韩国员工情绪劳动的中介效应2019-08-19尽管自我验证(即对自己进行确认)是一项普遍的重要目标,但有近期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会把证明自我观念作为优先处理的事,只不过优先级有所不同。努力自我验证指的是人们一旦有了关于他们自身的想法,就会努力证明这些自我观念。从概念上来讲,一个重度自我验证者应该不太会掩饰情感。相反,他们应该更容易自然流露感情。即使是重度自我验证者,有时在工作中也会需要表达背离其真实情感的情绪。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参与情绪劳动(即… 更多
-
应对不确定性,新一代CHO如何转“危”为机?2019-08-15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技术和市场快速变化,员工能力结构也亟需转型,这些要素大幅提升了企业管理的不确定性。如何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从而转“危”为机?中欧CHO课程学术主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韩践认为,面对不确定性,企业核心高管和HR首先需要拓展认知边界,组合与适配已有能力。其次,通过各种管理和技术手段,让组织中的信息更对称。最后,倚仗愿景、方向感和信任。 更多
-
借力中国,加速全球创新2019-08-15如今,中国企业希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这得到了跨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正“从模仿向创新”转型,而开展这方面研究的人越来越多,我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前同事叶恩华(George Yip)便是其中之一。诚然,这还是个相当缓慢的过程,但来自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管理者和企业家应该注意到,我们已经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借力中国以加速全球创新。其实无论是西方企业,还是其他新兴市场的跨国企业,都会对此感兴趣。比如… 更多
-
网贷生态重构,促返普惠本源2019-08-08只有建立起适合于小微客群短期直接融资需求特征和机构化转型方向的网贷监管新体系,网贷业务的创新发展才不至于继续野蛮生长,对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冲击。近期中小劣质网贷平台大规模出清,而头部平台加大向机构业务转型,经营逐渐趋稳。P2P中的Peer概念,不再局限于资产/资金两端连接个人消费者/投资者(2C),更被用于连接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2B/2F);并据此引入符合监管要求的第三方增信机制,加强风险管理措… 更多
-
人民币“破7”没必要大惊小怪2019-08-05今天,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双双破7,这在2015年汇改以来尚属首次。“破7”到底意味着什么?早在今年年初的中欧金融管理沙龙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张逸民就曾明确提出,汇率市场就像股市一样,股市波动是常态,人民币波动也是常态,所以,“人民币跌破7不值得大惊小怪。”再读教授分享,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