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
-
面对三年后32万亿规模的数字经济增加值,金融人该做什么?2022-06-13与工业化时代“为质量而管理”不同,数字化时代的特征是“为客户价值而管理”。数字化之路是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在哪里?金融科技的核心是什么?技术与数据如何赋能金融、重塑商业价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方跃为大家一一解答。 更多
-
宝岛眼镜启示录:卖眼镜还是卖服务?| 独家案例2022-06-13在今天这个中欧独家案例中,中欧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和资深案例研究员赵丽缦拆解了宝岛眼镜的数字化打法,以期为探寻服务型零售业的未来提供一些启发。 更多
-
两个月的上海疫情,“抢菜”App的中场战事2022-06-09“你抢到菜了吗?”这是上海这座2500万人口的城市,过去两个多月来的日常。商超关门、物流不畅、物资有限,因此海量用户涌入各大生鲜线上平台,每天来回切换比较。对生鲜线上平台而言,这是机会,也是严峻考验。哪家平台能持续提供稳定和高品质的用户体验,就可能将一次性客户或短期客户转化为长期客户。在这场“大考”中,哪家平台表现突出,依靠的又是怎样的创新? 更多
-
全力以“复”进行时 | 如何让企业活下去、旺起来?2022-06-06近期,随着全国疫情形势总体趋稳,推动复工复产、重振市场活力成为当前的发展要务。复工复产面临哪些挑战,政策要在何处落脚发力,广大中小微企业如何度过寒冬再迎春意?面对诸多亟待回答的问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近期接受了人民网、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专访,并在6月3日的“中欧教授话未来”线上论坛上发表演讲,对这些关键问题予以解析。 更多
-
吃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2022-06-05关于品茶,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各有各的情趣。中欧会计学荣誉退休教授苏锡嘉自幼在喝绿茶的环境中长大,是几十年的老茶客,本期苏氏漫谈中,苏教授就喝茶这件事侃侃而谈。在他看来,天天得神,不时得趣,偶尔得味,适意人生大抵如此。 更多
-
面对逆境的态度,决定了你能够走得多远2022-06-01从今天起,上海进入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阶段,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疫情带来的停滞和迷茫后,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开始回归生机和活力。当疫情的困境侵扰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不禁思考,企业和个人要怎样适应新环境,修炼克服冲击的智慧?在近期中欧创投营的云上分享会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忻榕重谈逆商,重谈真我领导力,探讨了企业和个人面对逆境所应具备的态度和能力。她认为,克服逆境除了需要智商和情商,还… 更多
-
身处职场的你,要小心哪类上司?2022-05-26在职场里,遇到哪类上司最致命?相关研究表明,在企业中,权力过大,且具备三大“暗黑型”人格的人,有更高的概率去PUA他们的下属、同事或领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助理教授郑雪在《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表文章,详解什么是三大暗黑型人格,以及如何有效避免职场PUA! 更多
-
俄乌冲突给我国金融业的一些启示2022-05-25俄乌冲突以来,美欧对俄罗斯动用了包括SWIFT等一系列金融制裁,给俄罗斯和全球经济都造成了相当的影响。我国金融业面对俄罗斯受到的制裁,应当未雨绸缪。首先,我国要在跨境支付领域不受制于人,一方面要在巩固CIPS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参与者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货币等工具打造去中心化的跨境支付手段。其次,我国要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通过加强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碳市场建设,努力促成人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