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
-
经济观察报 | 方跃:重构的制造业 待做的选择题2024-05-25在企业变革中,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决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同样的道理,企业转型也非仅为了转型本身。今天,人工智能能否发挥巨大的潜在价值,技术本身的发展固然重要,但能否实现大规模的应用落地是关键。 更多
-
王高:不能简单地将中国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 | 逐潮向海2024-05-23“不出海就出局”已经形成一种热潮,中国企业如何更顺利地出海,中国经验是否可以简单地复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他认为,现在很多企业布局海外市场,就是挑选“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品类,并将中国的商业模式应用到海外。但国内一些商业竞争模式往往比较直接、野蛮,而这些所谓的方法和经验在西方国家,甚至新兴市场国家未必受到欢迎。 更多
-
稳字当头,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2024-05-16近年来,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稳就业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国有企业以其独特的地位与重要作用,也成为战略部署中的关键一环。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朱海坤,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金融学教授张博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游家兴,开展了一项覆盖全国五万余家国有企业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往往会主动承担起消化私营部门部分裁员压力的责任,以此支持当地政府有效维护就业… 更多
-
服务业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05-14近来,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受到广泛关注。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持。服务业究竟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和美国服务业结构有何差异?应如何理解服务业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让其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在本文中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 更多
-
苏锡嘉:我也不是吃素的2024-05-03向着绿色生活的方向迈进,素食主义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尽管素食主义在当代似乎是一种新兴的概念,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中。在中国,素食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植根于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体系中,而世界各地的素食主义也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下逐渐演化和发展。有人把吃素当信仰,有人把素食当商业,关于吃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苏锡嘉有很多有趣的论述和好玩的体察,读来趣味盎然,又引人深思。 更多
-
“走出去”成大势所趋,企业“出海”如何落地?| 逐潮向海2024-04-3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出海”已走过数十年历程。当前,在内部战略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共同驱动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出海战略也从企业发展原本的“可选项”逐渐转变为“必选项”。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出海”?当前出海面临怎样的环境?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沉淀出哪些经验,又面临哪些挑战?一系列问题亟待探讨解决。 更多
-
财新网 | 2024中关村论坛 - 方跃:企业AI转型的最大挑战并非技术而是管理2024-04-29“企业AI转型的最大挑战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变革管理,是一把手工程。”4月28日,在中关村论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管理创新”活动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系主任、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跃教授表示,未来所有企业都面临AI转型。 在以“人工智能: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为题的演讲中,方跃认为,近年来全球生产力从高速增长到陷入停滞,主要原因即技术转化速度… 更多
-
解读新“国九条”:逻辑、意义与工作重点2024-04-23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称为新“国九条”,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和前两次“国九条”相比,本次《意见》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政策着力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风向?新“国九条”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在本文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黄生对此做出详细解析。 更多
-
《不眠之夜》颠覆演艺市场,文化如何赋能商业?2024-04-13《不眠之夜》上海版自2016年推出后,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作为首个在亚洲落地、国际级制作的浸入式演出,这种颠覆性的演艺形式带动了“沉浸式”这一概念在国内文化娱乐市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创作团队和公司开始参与到相关产业中来,其中也有很多希望寻求与该剧制作方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的合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