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
-
打破国外垄断,这家企业16年只做一个“小微球”2023-12-212007年成立至今,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供应商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微”)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取得的创新成果解决了中国的微球“卡脖子”难题,填补了我国硅胶色谱填料微球领域的空白,甚至填补了世界空白,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国的不少行业,特别是在产业链的上游,目前还有很多依赖进口的“卡脖子”技术没有突破,中国需要更多像纳微这样的底层技术创新企业。底层创新虽然一定会面临重重挑战,但也是有方… 更多
-
当员工有了副业,企业如何管理?2023-12-12随着灵活用工、零工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都希望成为“斜杠青年”,把自己的爱好或技能发展成副业,来实现自我价值。副业对员工个人和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企业是否要干预员工从事副业? 更多
-
盛松成:实现2024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仍需努力2023-12-07在12月3日举行的2023中欧金融与投资论坛暨CLF 50年度会议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以及在去年低基数条件下,四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将好于预期。但如果明年经济增速要达到5%左右,依然需要努力。此外,盛松成教授表示,中美利差将进入稳定期,人民币可能保持温和升值态势,但升值幅度有限。 更多
-
研究发现:46岁,人生幸福才刚刚开始2023-11-21美国《经济学人》2010年曾经发过一篇名为“生命的U形弯曲”的文章,描述人们在中年之后会变得更加幸福这个普遍现象。文章引用多个社会调查,论述人从青年时期到中年,幸福感是逐渐恶化的,这种损失会延续到被普遍称为“中年危机”的低谷。然而,中年之后,他们会赢得一件宝贵的东西:幸福。作者说,即使去掉手头现金、就业状况和子女数量的影响,U形弯曲依然存在。全球各国人口平均算起来,美好人生从46岁才开始。 更多
-
中欧汽车未来如何“双向奔赴”?2023-11-14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家欧洲车企与中国新能源车企先后达成合作协议,掀起一轮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小高潮。为什么在这一时点中欧车企频频传出合作佳话?中欧汽车产业合作的未来又将如何? 更多
-
AI面试会是蓝海吗?| 独家案例2023-10-31成立于2017年的近屿智能是一家以L5级别AI视频面试产品为核心的人力资源领域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希望通过AI技术帮助企业既快又准地挑选合适的候选人。经过多次技术迭代,近屿智能在2018年推出主打产品“AI得贤招聘官”,并拥有自主研发的AIGC HR行业大模型和多模态算法,人机对比实验准确率超92%,在国际处于技术领先水平。然而,在2021年,该公司却在融资和业务拓展中遇到挑战。 更多
-
苏锡嘉:菜一般,盐很贵重,请小心品尝2023-10-22油和盐是生活的日常,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在市民街头巷尾的言语中还逐步形成了文化上的隐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苏锡嘉教授似乎总能从餐桌上信手拈来一些再寻常不过的配料(比如醋)或者菜肴(比如豆腐),从事物本身引申出去,讲文化、讲地理、讲历史、讲科学、讲人文、讲商业,讲亲身经历,洋洋洒洒,又是一篇时而令人捧腹、时而令人动容、时而发人深省的“色香味俱全”的文章,欢迎品读。 更多
-
怎样从792种专业中,找出职业前景最佳的选择?2023-09-26在过去不久的高考季,微博教育博主张雪峰关于学生是否选择新闻学的一段言论引起了网络热议,反映了社会对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关注。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究竟如何?年轻人要如何选择专业,为之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更多
-
从《封神》看“魅力型领导”的B面2023-09-232023年暑假《封神》电影爆火,剧中讨论最多的角色当属费翔扮演的“纣王”一角。电影打破了过往大家对于纣王昏庸无能、滥杀无辜的刻板印象,纣王带领部队平息叛乱,赢得其军队“质子旅”的信任,与妲己合作扫清障碍、夺取王位,展示了一个具有“魅力”并精于攻心的领导者形象。 更多
-
地缘政治博弈下,中国如何进行科技创新?2023-09-19近年来,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给全球经济带来根本性改变,“脱钩”“区域化”和“去全球化”等概念甚嚣尘上。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如何选择创新来源以及在哪里将其商业化,成为摆在企业和企业家面前的难题;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也成为每个国家都要思考的课题。地缘政治博弈如何影响全球技术创新?压力之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填补基础研究与原创研究的短板?在本文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胡光宙对这些问题予以回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