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全球经济主要受到‘颠覆式技术革命’和‘新型全球化变革’这两大力量的驱动。”10月22日,在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盟中国贸易协会、欧盟中国商会联合主办第十届中欧“欧洲论坛”上海分场现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如是说道。
汪泓指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推进,众多颠覆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和商业模式。在中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在2023年的经济增加值为22.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7%。而在全球,前沿科技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估计,仅生成式人工智能一项,未来十年可推动全球GDP上升7%。“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对全球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普惠和共赢的新型全球化,中国和欧盟理应扮演好推动者的角色。”
据了解,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继续保持世界前列。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2年列全球前三,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境外企业4.8万家,其中欧盟占到9.8%。同时,欧洲在华企业双向投资存量超过了2500亿美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唯一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联合创建的商学院,今年也是该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的时间节点。汪泓称:“学院始终坚持搭建连接中国和欧洲与世界的桥梁。中欧‘欧洲论坛’创办于2012年,12年来已在欧洲7个国家举行近30场,为促进中国与欧洲经济文化教育的互信、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