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一家中国科技企业成为全球知名商科教育案例库年度热点主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商业与社会”杰出案例的主角。
三位评审专家分别是来自INSEAD商学院的大卫·杜布瓦(David Dubois)、伦敦商学院的约翰·马林斯(John Mullins)以及欧洲案例交流中心的维姬·莱斯特(Vicky Lester)。他们对这个案例评价的关键词是:稀缺的实战样本、合理分解如何实施人工智能、兼具操作深度和战略广度。
不难想象,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对大多数拥抱AI持肯定态度、却对落地AI“茫然无措”的企业家来说,《璞康科技:AI如何驱动商业价值与生产力提升》无疑是一份难得的参考样本和实践指南。该案例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决策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教授谭寅亮与中欧案例中心研究员刘耿,历时半年多时间共同开发。
两位作者也因此获得欧洲案例交流中心(The Case Centre)2025年全球竞赛热点主题类别“杰出案例作者”奖项。中欧也是本次大赛中获奖的唯一一家中国商学院,这也体现了它在AI与商业应用的布局定位,彰显了中欧在人工智能与商业应用领域贡献的中国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热点主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商业与社会”,还是欧洲案例交流中心首次设立的AI相关奖项,意在聚焦企业在AI技术环境下所面临的变化与挑战,反映出全球商业教育界对AI技术崛起的重视。
正如欧洲案例交流中心首席执行官Vicky Lester所说,虽然AI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案例教学法仍然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和道德判断力的宝贵工具,这些能力是AI无法替代的。
对此,经济观察报也很好奇:璞康科技是谁?它做了哪些改变以拥抱AI?这些改变产生了哪些实际的效果?商学院教授们是如何发现这家公司并把它的经验写成案例的?其中,最值得分享和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实践经验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和案例的两位作者进行了深入沟通,试图去理解这家企业是如何将AI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商业价值的。